(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分享:
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里,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乐器学会携手举办的“器乐高校美育课程”于9月14日顺利迎来了新学年的第一课。自课程开设六年以来,它以其独特的价值定位与丰富的课程内容,赢得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每学期,当选课系统开放之际,该课程便迅速成为全校学生竞相选择的热门选项,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于器乐艺术的深切喜爱。
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乐器学会携手举办的“器乐高校美育课程”第一周课堂
六年来,双方紧密合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共同推出了包括古琴、古筝、沛筑、马头琴、竹笛、二胡、葫芦丝、箜篌、琵琶、中国鼓、陶笛等在内的十余种民族器乐课程,形成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涵盖了中华传统音乐的精髓,教学中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音乐学习体验。
为确保教学质量与课程效果,双方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估与调整机制。每学期末,均会组织汇报演出和教学总结会议,对本学期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回顾与深入分析,并根据学生反馈与课程效果,对下学期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优化。同时,双方还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音乐教育家与演奏家参与授课,以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带来高水平的音乐教育与艺术熏陶。同时,北京乐器学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将期末汇报演出机制常态化,为每一个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北京乐器学会不仅为器乐美育课程提供了古琴、古筝、箜篌、沛筑等大量乐器,并撰写了针对性教材。在师资方面,更是精挑细选,遴选了北京乐器学会会员中各乐种的优秀教师。这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来自于国内各大专业音乐院校,更有省市级非遗传承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受到了北外师生的广泛认可,上学期更有三位教师荣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优秀教学奖。
三位教师荣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优秀教学奖,从左至右:王广维(葫芦丝)、赵瑀(箜篌)、苏祺智(中国鼓)
器乐美育课程的开设,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的平台,更是一个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的学习与演奏,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好文化自信之路。
展望未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乐器学会将继续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合作、拓宽领域、创新模式,为更多学子提供高质量的美育教育服务。我们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美育课程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