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及教育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乐器学会高校美育课程之陶笛教学
日期:2021-02-22 15:59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乐器学会高校美育课程之陶笛教学

本期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携手北京乐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共同开设的高校美育器乐普及通选课之陶笛的教学情况。

陶笛(拉丁语:Ocarina),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吹管乐器,不专属任何国度,各国各地域都或长或短有过陶器时代,都曾各自有过、或相互借鉴改革研发陶制笛子的记录。意大利陶笛,自1853发展至今,借鉴某种陶笛改革而来,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陶笛,状似潜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而中国的陶笛历史更为悠久,目前可追溯至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哨,距今6000多年历史。当前,中国陶笛(实用新型)哨口类气鸣土乐,是由北京乐器学会常务理事、陶笛演奏家、制作家周子雷借鉴中外历代陶土乐器基本特点改革研发而成,指法指序科学便捷,音域宽广。

图:周子雷大师课堂多种形制陶笛

在学期初,对学生们的调研结果显示陶笛班所有同学对于名家的演出观摩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不能组织大规模演出活动,因此,北京乐器学会特意在10月4日邀请到著名陶笛演奏家、教育家,中国乐器学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和北京乐器学会常务理事周子雷老师,来到北外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大师课。在课上,通过周老师丰富多彩的陶笛文化讲解和饱含深情的音乐演奏,激发了同学们对学习陶笛更多的热情。

周子雷老师认真讲解示范

同学们认真听大师课

同学们与周老师有趣互动

周老师与大家亲切合影留念

陶笛相比其他乐器来说简单易学,因为其吹奏时对气息、口型等都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即可正常发音。其次因为小巧便携,可以挂在脖子上,可以装在口袋里,被称为“贴身音乐宝贝”,而且还可以个性化设计,能根据需求打造出多种形状。是最容易吹奏的吹管乐器之一。其不受场合的限制,不受空间的制约,在任何时候、任何空间都可以演奏,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担任独奏或合奏的角色。因此,也是众多没有器乐基础同学的首选课程。

结合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同学们的兴趣,任课教师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个阶段:课程初期培养学生识谱、唱谱能力的同时强化基本功,包括有手指按音方法、舌头吹奏方法、气息的控制等;中期学习吹奏一些世界知名乐曲,如《雪绒花》、《爱尔兰画眉》、《森林狂想曲》、《故乡的原风景》、《天空之城》,并对所学乐曲进行简单演奏艺术处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后期主要复习乐曲和跟伴奏合奏练习,让学生感受并掌握好陶笛与音乐的配合。

在课程进行到学期中时,学会工作人员再次组织了学情调查问卷,同学们普遍对于陶笛课的难易程度设置表示认可,约76%认为难度适中(难度级别4-6)(图1)。


图1:陶笛难易程度评分图

同时,同学们也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认可:87.88%同学为老师讲授清晰且容易理解打满分,90.01%同学对老师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表示非常满意,84.85%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7.88%的同学对于老师回答学生问题耐心程度表示非常满意(图2)。特别是,高达97%的同学表示愿意以后继续学习陶笛。同学的反馈意见我们也第一时间反馈给任课教师并作出适当调整,争取做到器乐普及课堂让每一位同学都满意。


图2:任课教师评价打分图




▲图:部分课堂教学照片


▲课堂教学视频片段


让民族乐器进入高校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是通往更好音乐体验的桥梁。”陶笛作为一门乐器进入高校器乐普及课堂,使之得到合理有效的充分利用,必能使每堂课的内涵更加丰富,增长学生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巧的陶笛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不仅可以“歌以咏志”,也可以用乐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全方位提高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陶笛,既是我国最早产生、最具历史传承意义的乐器,也是融合当代工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成果,其在大学教学中的出现,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乐器教学那么简单,更是给予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文化传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熟悉音律,还能够渗透了解我国悠久的音韵历史。相信像陶笛一样的中华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