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分享: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要求各高校积极落实强化普及美育教育的相关工作[A1] 。在此背景下,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乐器学会拟充分发挥双方文化、艺术、教育资源优势,携手合作,协同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课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和北京乐器学会信息教育中心共同负责实施;开设至今,已迈入第二个年头,连同本学期(2020年秋季学期),一年时间里,共覆盖学生数1500余名,开设课程涉及710余种中西乐器——古筝、古琴、琵琶、二胡、葫芦丝、竹笛、吉他等,课程在选课系统公示后三分钟内即被全校同学抢选一空,自开设以来受到师生全校本科生的热烈欢迎和关注,每学期选课系统公示后即被全校同学抢选一空,并在第一学期期末成功举办了汇报演出也非常圆满。第二学期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乐器学会器乐共克时艰,响应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共同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线上器乐普及课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经历了2020年侵袭全球的新冠疫情后,今年北京乐器学会与北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器乐普及通选课合作已迈入第二个年头,进入第三个学期,为了进一步积极响应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为了非遗等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除以往已开设的陶笛、竹笛、古琴、古筝、琵琶、二胡、葫芦丝等乐器,特别新增了两种乐器课程,分别是箜篌、中国鼓(绛州鼓乐)。以下为本学期新增乐器介绍:
箜篌,是一种弹弦乐器,至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在古代不仅用于演奏宫廷雅乐,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明代失传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研制出新型箜篌。代表曲目有《春江花月夜》等。
图:箜篌课堂
中国鼓,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根据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的变化也多,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兰州太平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并多演唱一定的情节,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等。花鼓舞在北方一些地区也广为流传,但多是重舞不重唱,讲究技艺求精。如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花鼓”。
课堂实况二
图:中国鼓课堂
本次开设的中国鼓课程主要教授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绛州鼓乐”。流行于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据《直隶绛州志》载:“岁时社稷,夏冬雨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新绛县志》:“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等等。”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地”、闻声十里”之誉。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北京乐器学开展的乐器普及通选课,通过对语言类高端人才的音乐艺术普及教育,使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和种子,在国际交往中推广、传播、促进融合、创新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最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活起来”的伟大目标。我们一直路上,传播优秀音乐文化一直在路上,相信艺术的普及推广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