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及教育
古琴研究会秘书长张子盛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古琴教学
日期:2021-02-20 09:32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分享:

古琴研究会秘书长张子盛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古琴教学

2020年10月6日,北京乐器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张子盛,来到由北京乐器学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开展的器乐普及课为北外学子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古琴普及教学。

教师介绍

张子盛,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古琴研究会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常务理事、古琴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天津七弦琴院院长。


课堂实况一

在北京乐器学会秘书长金岩先生的隆重开场介绍下,开启了张子盛老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秋季学期的古琴普及教学课


课堂实况二

古琴普及第一课正式开讲啦


作为第一堂课,同学们可谓是收获颇丰,张老师不仅谈古论今的与大家交流了古琴文化、古琴的弹奏,还多次强调古琴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古琴原名琴,即“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中的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音乐史上渊源最为久远的弹拨乐器,更是中国传庭文化的瑰宝。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因其形制完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品位高雅,大量诗词文赋中都有琴的身影。为了区别与其后出现的许多称琴的乐器,也因其历史最久而称古琴,或因其弦数而称七弦琴。

古老的琴曲,通过一种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而得以流传至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曲谱遗存,它是保存中国最古老音乐资料的宝库。古琴谱是以记写演奏技法为基本特征的手法谱,在古琴琴人、琴家的传承概念中,音色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如节奏、节拍等都是次要的。因此,在他们的记谱法中,才会出现只记音的位置和弹法,而不记音的节奏和节拍的现象。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同一首古琴曲的不同理解,对其节奏节拍的不同定位,减字谱才一直沿用至今。

张老师反复强调了学琴基本功的重要性,因此熬过前两个月的入门枯燥期也显得尤为的重要。第一堂课的古琴弹奏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弹琴的基本姿势,包括坐姿、左右手的手型和摆放位置等;第二部分是左右手的指法及训练技巧。讲到右手指法与练习时,张老师强调了初学“击弦”的重要性,为了锻炼右手四指的独立性;讲到左手训练时,反复强调练习位置要从一弦的十三徽位开始练习。整堂课,张老师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可以不响,不能不美,不管是姿势还是手型,更重要的是声音。”可见古琴音乐,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传播的是美的艺术。


教学实况

张子盛老师一对一指导


同学们课堂认真练习中

其实,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古琴的认识和学习相比较于西方流行的乐器显得很薄弱。关于古琴文化,张老师强调要真正理解古琴,一定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悦耳动听,而要真正了解古琴的传统文化,对传统琴曲哲理意蕴有所领悟。要真正认识到我们对古琴的认知与学习,不仅是对一种古典乐器的传承,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与振兴。

古琴音乐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其中更蕴涵着中国璀璨的文明,所以我们不能让它没落衰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是古琴文化传承与发展最好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尤其是我们北外的学生,通过我们双手弹奏出的古琴音乐将中国古琴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人自己的音乐!

希望这学期的古琴课同学们能够真正有所收获,也希望欣赏古琴音乐的人越来越多,相信琴文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