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学习演奏乐器时,他们得到加强的是一系列的听觉能力。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这种训练可以使人终生受益,至少对于那些继续从事音乐的人士来说情况如此。
然而,上个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第一次指出,童年时期的音乐课程可能会使大脑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使在课程结束多年以后依然存在。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录制了大学生的听觉脑干反应——也就是说,测量他们的脑电波,记录其对复杂声音的反应。曾经在童年时期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的反应更强烈——在被测试时,他们的大脑能够从复杂的声音中更好地甄别出关键的要素,比如音调。而且,即使所受音乐训练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结束,结果也是如此。
事实上,科学家对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和以语言为基础的学习——比如阅读之间的联系迷惑不解。最近的研究则表明,学习演奏乐器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料不到的好处。
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莫扎特效应”,该效应声称聆听古典音乐可以提高人们在测试中的表现。相反,这里研究的是让人全身心投入和严于律己的作用。这种音乐训练增强了大脑识别声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能力——这些成分包括音调、节拍和音色。
“学习阅读,你需要有良好的工作记忆力(working memory,是指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暂时储存的系统——译注),以及消除话语中声音的歧义、并把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 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Auditory Neuroscience Laboratory)主任尼娜·克劳斯(Nina Kraus)教授说:“似乎上述能力都在投入地演奏乐器时得到了真正的加强。”
事实证明,在纷繁复杂、人声鼎沸的背景下,对声音的细微变化所传达出来的意义的理解能力,不仅对正在学习听懂说话和看懂文字的儿童至关重要,而且,对于耳朵渐背的老人也很关键。
今年夏天有一份关于多年演奏乐器不辍的人士的研究报告发表,研究人员发现当音乐家年纪渐长时,他们和不是音乐家的人一样会出现周围性听力(内耳神经功能)损失。但是,老年音乐家仍然具备着相应的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这有助于他们在喧嚣的环境中听懂别人的讲话。
“我们通常称之为‘鸡尾酒会’问题”——你也可以想象置身于一个嘈杂的饭店”,多伦多的罗特曼研究所(Rotman Research Institute)副主任克劳德·阿兰(Claude Alain)博士,也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说。“那些受过音乐训练的老年人在噪音测试中的讲话部分表现得更好——那项测试更多涉及到了大脑而不是周围神经听力系统。”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研究人员从一个不同的的角度探讨了音景问题(soundscape),他们研究绝对音感或者是完美音感(准确辨别音调的能力)背后的遗传学原理。领导此项研究的内科和小儿科教授简·基茨齐尔(Jane Gitschier)博士说,她和同事们正试图梳理出遗传学和早期训练对绝对音感的影响。
“我们试图解答的最首要的问题是,人类基因组中的哪些变量会使一个人更有可能拥有绝对音感。”她说。“随后我们会提出进一步的假设:通过早期音乐训练,这些遗传方面的变量确实能够使一个人拥有绝对音感。”
事实证明,几乎每个的的确确拥有绝对音感的人都在童年时期接受过音乐训练(你可以点击这个
链接参与测试,成为该研究的志愿者)。
亚历桑德拉·帕博瑞-克拉克(Alexandra Parbery-Clark)是克劳斯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候选人,也是今年发表的一份关于听觉工作记忆和音乐的论文的作者之一。小时候她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目标是想成为在音乐会上演奏的钢琴家。她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想要重新回到研究生院研究大脑,跟她在一所法国学校教音乐天才儿童的经历有关,当时她观察到音乐训练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其它类型的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在三四岁时就开始上音乐课,他学到的不仅是听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记忆力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这两种能力是可以向学习能力转变的。”她说。
现在,帕博瑞-克拉克和她的同事可以看到大脑对声音识别的过程,而且可以看出来受过音乐训练的大脑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也是更加强烈的——反应。“现在我掌握了更多的确凿的证据来说明音乐确实能让人大有不同。”她告诉我:“我实验室的一个同事可以看一眼电脑,立刻判断出来,‘哦,你记录的是个音乐家!’”
这个领域的很多研究人员本身就是音乐家,并对大脑的可塑性和音乐教育对脑电波的作用感兴趣,脑电波能够映射刺激的声音。“脑电波的反应表明了声音的声学因素,我们知道声音中蕴含了意义。”克劳斯说。
了解大脑能做什么,并揭示出音乐教育所能提供的启迪、应用、练习和听觉测试结合在一起而带来的多种作用,不仅令人乐此不疲,还让人心醉神迷。不过,研究人员都明白,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来应用这些研究成果。
乐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千差万别,每个家庭需要弄明白真正吸引他们孩子的乐器是什么,而对这个家庭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案又是什么,因为学习音乐,很大一部分目的应该是追求身心愉悦和精益求精。孩子应该在演奏和学习时乐在其中,父母应该关心音乐本身,而不是关注其效果。
“我们希望音乐可以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而不是一定要:‘哦,我们想要你有更好的认知能力,所以让你学音乐,’”帕博瑞-克拉克说。“音乐是伟大的,音乐是美妙的,音乐是社会的,让人们尽情享受音乐本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