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科普
3分鐘看完30件世界各地的樂器,收藏!(完結篇)
日期:2021-08-30 14:26

(转载本网新闻 请注明出处!)   分享:

3分鐘看完30件世界各地的樂器,收藏!(完結篇)

本篇30件乐器,让我们以简要的文字、图片、音乐,来了解一下他们吧!假如有疏漏的地方,也请大家指出和补充~(部分乐器实在找不到音源,大家自行脑补吧...)



151:仙人掌雨棍(Rain Stick),雨棍是印第安人使用阿塔卡馬沙漠的卡帕多仙人掌製成的,當小石頭在內部螺旋滑動時,可以模仿下雨時溫柔或滂沱的聲響。

152:泰國木琴(Ranat Ek),泰國傳統樂器,由21個木頭鍵盤組成,一般用作給泰式傳統舞蹈「Piphat」開場。

153:勒貝克琴(Rebec),歐洲古老的弓弦樂器之一,流行於中世紀時期與文藝復興早期。擁有三根琴弦,與狹窄的船體型。

154:Repinique,雙頭巴西鼓,廣泛用於森巴舞與巴西各式各樣的嘉年華遊行。原本是由木頭與山羊皮為原料製作,如今多為金屬製品。

155:Requinto結他,流行西班牙、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地的MINI古典結他,大小大約在 52-54厘米之間。音調比標準古典結他高四分之一,為A2-D3-G3-C4-E4-A4。


156:藍調滑棒結他(Resonator Guitor),因多其獨特的金屬聲音以及傳音器的共鳴效果,多用於劃棒技巧的演奏和藍調演奏,故稱藍調劃棒結他。

它主要主要用於鄉村、蘭草音樂,以及夏威夷音樂時演奏,弦枕較高,弦距多為1/2英寸,左手捏滑棒,橫放膝上演奏。

157:俄羅斯牧笛(пастуший рожок),俄羅斯的牧笛花樣繁多,按照產地將其分為庫爾斯克牧笛、亞拉斯拉夫牧笛、科斯特羅馬牧笛等,而其中最有名的是弗拉基米爾的牧笛。


牧笛通常是用樺木、楓樹木或刺柏木製成。據說刺柏木的牧笛音質最好。牧笛演奏大體可分為:信號性、伴歌型、伴舞型。牧笛演奏主要分為獨奏和重奏兩種。

158:俄羅斯蘆笛(Svirel),古老的俄羅斯民間吹笛式吹奏樂器,在《古羅斯》中曾記載,該樂器是用空心蘆葦或圓柱形木枝製成的。

159:朗拿度排笛(Ronador),源自厄瓜多爾的原住民,由竹製作,笛管上還有部分傳統紋飾。


160:俄羅斯結他(Russian gutar),18世紀末在俄羅斯發展起來的七弦民謠結他,在俄語中稱為」semistrunnaya gitara「,意為「七弦琴」。

161:越南胡琴(àn gáo),越南傳統樂器,由椰子殼、貝殼、皮革而製作的胡琴,音色與我國的二胡有些許類似。


162:吉布林琴(Guembri),亦稱」Sintir「,是來自摩洛哥的傳統樂器,整個琴身由原木雕琢而成,琴面覆蓋駱駝皮,擁有三根琴弦,琴頸則是一根簡單的木棍,可以發出類似倍大提琴的音色。

163:羅塔琴(Lotar),阿布扎比傳統樂器,屬魯特琴系,通常擁有3/4弦,彈奏時仿佛抱著一個巨大的生薑。

164:布祖奇琴(Buzuq),來自地中海地區(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是一種與希臘布祖基琴(Bouzouki)和土耳其薩茲琴(Saz)有一定」血緣關係「的民間長頸弦樂器。

165:布祖基琴(Bouzouki),是一種在希臘流行的樂器,圓身、頂部平整,長頸,有品、鋼弦、撥片彈奏,音色容易讓人聯想起曼陀林,但音調較低。

166:土耳其彈布爾(Tambur),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傳統弦樂器,是構成土耳其古典音樂四重奏的樂器之一。在兩種變體中,一種使用撥片演奏,另一種使用琴弓演奏。

167:塔爾琴(Tar),「Tar」在波斯語裏是「弦」的意思,塔爾琴在如今的伊朗、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高加索地區等地都有流傳。長長的琴頸,還有葫蘆一般的琴身,辨識度真的很高!

168:西塔爾琴(Sitar),印度撥奏弦鳴樂器為木製長頸的琉特琴,是印度最重要及最流行的傳統樂器,西塔爾音色柔美、珠圓玉潤,表現印度音樂中如怨如訴、婉轉曲折的旋律,最具神韻魔力,主要流行於印度北方和巴基斯坦等地。

169:拉巴卜琴(Rabab),中亞彈撥樂器,阿富汗國寶樂器,在印度以及中亞多國皆有流傳。

170:熱瓦甫(Rawap),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弦樂器,相傳創製於十四世紀。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樂師史》中記載,熱瓦普起源於南疆喀什。

171:馬頭琴(Morin khuur),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

172:胡西它爾(Khushtar),維吾爾族拉弦樂器,意為」悅耳的琴弦「,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等地。

173:羽管鍵琴(Harpsichord),也稱撥弦鍵琴或大鍵琴,出現於14世紀左右,是一種從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18世紀巴洛克時期盛行於歐洲的樂器。它與小鍵琴同時並存流行約200年,到了18世紀時才居於鍵盤樂器的主導地位。

174:小鍵琴(Clavichord),也稱擊弦鍵琴或翼琴,是早期鍵盤樂器的一種, 15世紀初便已出現。曾經盛行於歐洲,音色貼近結他。

175:管風琴(Pipe organ),流傳於歐洲的大型氣鳴式鍵盤樂器,也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樂器,迄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

管風琴通過送風設施送風,吹響音管,並配合雙手鍵盤彈奏來運作。管風琴於公元前三世紀由古希臘的非洲亞歷士山大城工程師Ktesibris所發明。早期演奏管風琴通常需要兩個人搭檔,一人演奏、一人鼓風,後來管風琴越來越發達,有蒸氣機及電力設備推動鼓風,因而又發展出了更複雜的鍵盤機械結構。

176:維埃爾琴(Vielle),16世紀維奧爾琴(Viol)和現代小提琴的前身,在當時因其能精確表現節奏而受歡迎。

177:托布秀爾(Tovshuur),是阿爾泰人和圖瓦人經常演奏的兩弦/三弦樂器。

178:陶罐鼓(Gharha),印度最古老的打擊樂之一,演奏者敲擊陶罐的頸部、中心、底部和罐口,以獲得不同的音高。

179:太鼓(Taiko),太鼓是日本的代表性樂器,太形狀有大有小,形狀好似啤酒桶。

180:阮(Ruan),中國傳統彈撥樂器,現在使用的改良阮分為五種: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